Tuesday, August 28, 2018

项目再度爆炸令国家公关前功尽弃

4月6日下午6:56,漳州古雷PX工厂再度爆炸,已造成15人受伤。在2013年7月30日,该工厂已发生一次爆炸。当地官员曾保证不会再发生爆炸。

绿色和平组织污染防治项目资深主任马天杰告诉中外对话,两次爆炸发生后,公众对PX项目的安全性会产生更大的怀疑,政府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来建立公信力。

据媒体描述,爆炸发生后,火光冲天,夜如白昼,现场四、五公里外,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味道,风吹过时,石化味道更加明显。除消防员外,已出动解放军防化部队驰援。

环保部应急中心相关官员告诉新京报,目前该事故被判断为安全生产事故,未被定性为环境事故。是由于岗位责任不到位,操作不到位,缺乏安全生产意识,和整体PX生产工艺无关。

爆炸工厂就是厦门PX动抵制的项目

古雷工业园区位于福建漳州古雷半岛,距离厦门90公里。古雷PX项目最早要追溯至8年前的厦门PX项目抵制事件,此事件是中国民众抵制PX项目的开端。2007年,市民以在政府门前散步等形式抵制一家大型PX化工工厂建在居民区附近,百名政协委员也联名反对在厦门建此项目。此事件被认定为中国城市中产阶级大规模发起环境运动、争取环境权益的开端。

继厦门之后,2011年大连、2012年宁波,再到2014年的茂名,抵制PX项目的群体事件不断发生。PX项目在中国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2008年,福建省最终决定将PX项目迁至古雷经济开发区。为避免触动民众神经,当地不再使用“PX”一词,而是以“古雷重大石化项目”代称。媒体报道称,漳州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动员政府力量,包括检察院、法院,甚至纪委来确保项目的建设实施。

两年以来的PX国家公关

早在两年前,中国政府第一次从上到下、正面回应PX问题,开始了PX国家公关,官方期望这些PX公关能消除PX产业发展的障碍。在昆明、成都等地反PX声高涨的2013年4、5月间,中央政府要求漳州介绍PX项目落地建设的经验和启示,并要求大力宣传来自科学界的声音,邀请专家为PX正名,告诉民众中国需要PX。官方的

《环球时报》呼吁民众冷静,称中国需要更多PX生产基地,不能让韩国、新加坡等国的PX工厂决定中国化工的未来。

PX项目只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原料项目,但在中国却演变成了一个敏感的社会话题。围绕PX项目到底对环境和健康有哪些隐患,民众与政府以及专家学者展开了博弈,但谁也无法说服谁。
 
曾经参与编制过19卷化工大辞典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十分不解:“很奇怪,只是一种普通化工产品的PX突然登上了石油化工的舞台,变成了比什么都重要,并对社会以及公众产生了如此之大的影响。”
 
中国民众认为,在自家后院建PX项目会影响居住环境和健康。但是,政府部门和一些专家则认为,抵制PX是因为公众科学素养低,PX产品低毒,并引用联合国关于PX毒性排名第三类的标准来佐证。

古雷PX工厂的再度爆炸,让民众对专家的说教更加反感和不信任。网民称,比PX项目爆炸危害更大的是专家依附公权力扯谎。新京报文章认为,两度爆炸,可能让公众对PX的信心降到更低。

南方周末曾称,古雷PX项目是中国唯一一个能看到希望的PX项目,也是一个因其与公众沟通得力而被中宣部列为“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典型案例”。

Monday, August 13, 2018

气候变化或影响雄安新区的“雄心”

毫无预兆但迅速传播,并且影响力巨大,雄安新区的突然设立,满足一条爆炸性新闻的所有条件。

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忽然下发
通知,决定在距离北京120公里左右的河北省保定市辖区内的雄县、容县和安新县建立一个新的特区。在中国,特区意味着更宽松和优惠的经济政策,相对独立于地方政府的特殊政治地位,以及由此带来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此前,1980年设立的深圳特区和1992年设立的浦东新区皆走出了相似的发展道路。

发改委主任何立峰解释,建立新经济特区的初衷是北京已无力承担2100万人口谋生、居住和通勤的压力,需要向周边分流。而选择雄县、容县和安新县的一大原因是那里有较大的环境承载力,且坐拥区域内最丰富的水资源——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

但问题是保定的空气质量在过去三年中有两年排名全国垫底,还有一次倒数第三。在中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带大搞经济发展,甚至期望苦于空气污染已久的北京居民移居于此,中国政府有信心持续提高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把雄安打造成宜居之城吗?中国政府的确正在用各种措施缓解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空气污染:北京刚刚关闭了最后一座煤电厂;从今年开始,河北的几个钢铁重镇在冬季采暖期间被要求产量直接减半。然而一项新的科学研究显示,除了污染排放,北京空气污染发生的频率还受到气候变化的极大影响。

3月21日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的一篇中国和澳大利亚科学家合著论文显示,如果温室气体的排放持续增加,21世纪下半叶(2050年—2099年),北京冬季的重污染天气与1950年—1999年时相比,发生频次或将增加50%,每次持续时长或将增加80%。

这一研究的结论并不难懂,甚至人们早已用自己的感官感知到了: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气候变暖,变暖的气候影响局部地区的气象条件和天气。在北京及周边地区,这一变化体现为冬季气温上升和风速降低,使污染物更加难以扩散。刚刚过去的这个55年来最暖冬季,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就差于上一年度同期。

面对媒体解释2016年冬季的污染回升现象时,环保部长陈吉宁明确表示:“这几年连续下来,冬季的污染气象条件变得越来越差,超过了我们的减排速度。这就是我们的问题所在。”
可以说,这项新研究只是以数据验证了这一人们深有体会的现象。

同时它也间接说明:
鉴于气候变化的全球性,华北地区治理空气污染的战争也就不只是一个区域,甚至一个国家的战争。雄安新区乃至整个华北城市群的环境治理成败也将取决于人类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取得的进展。

雄安新区:气候政治的新因素

然而,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未来正变得不明朗。在地球另一边,
特朗普政府的初步预算案计划砍掉本国环保署近1/3经费,仅EPA研发办公室就将失去近一半经费,内政部则将批准更多污染性能源项目。

如果这一方案获得通过,毋庸置疑,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国际气候合作的关键力量,美国的减排努力将大打折扣。

与此同时,中国自身在削减燃煤和重工业过剩产能等方面的努力也正经历反复,河北钢铁重镇唐山的
产量“反弹”已经引起了政府的警觉。中国政府的确正在用各种措施缓解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空气污染:北京刚刚关闭了最后一座煤电厂;从今年开始,河北的几个钢铁重镇在冬季采暖期间被要求产量直接减半。然而一项新的科学研究显示,除了污染排放,北京空气污染发生的频率还受到气候变化的极大影响。

可以预见的是,雄安新区的设立会令华北地区对空气质量的要求变得更高。而除了“头痛医头”的空气治理措施之外,中国政府可能会更加重视气候变化这一间接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问题。
 
正如环保部长陈吉宁今年数次提及的,在京津冀重工业增长已被冻结的背景下,这一区域空气质量改善趋势的反复不定已经令中国政府认识到了外在气候因素对大气治理的巨大干扰。